excerpts and reflections, deviant ideas and intrusive thoughts.

《投资第 1 课》书摘

Posted on 2025-10-07

孟岩

前言 投资这门必修课

我阅读了能找到的几乎所有投资书籍,也是雪球社区的最早期用户;我看过 K 线图,数过浪,系统学习过“缠论”;我曾经整天看盘,因为使用杠杆爆过仓,也会整天手机不离手,生怕错过重要公告和信息……直到有一天,当意识到真正影响股价的,是其背后的经济和商业世界,每日上下波动的价格不过是幻觉时,我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投资系统,开始稳定地赚钱。

1 钱是从哪儿来的?

我们想赚的不是钱本身,而是钱背后的东西:资源、产品和服务。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太多人将投资理财当成了一件十分抽象的事情,忘记了只要我们在做投资,就是把钱扔到一个真实的、希望以此创造更多财富的组织里。

2 哪种投资方式回报最高?

投资,就是把钱放入“公司”这种可以不断创造更多财富的现实组织里,通过公司参与财富创造,并分得相应收益的过程。

买股票,就是购买了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

股票(购买公司的所有权)和债券(有时借给公司,有时借给政府),构成了今天我们参与资本市场投资最主要的两种形式。

其实,当我们说“股票是长期表现最好的资产”时,有两件事值得注意:第一,这里的“最好”,是将股票作为一个集合、一个大类、一个一揽子的打包产品来说的,实际上任何一支个股都有可能价值毁灭,长期归零。第二,长期表现最好,但是这个“长期”有多久,我们往往很难知道。

3 为什么多数股民赚不到钱?

大部分基民都是在市场刚开始上涨时赎回,又在牛市顶峰附近大量申购

最普遍的现象是,绝大多数人是无法给市场、企业或者股票正确估价的。

金融市场具有边际定价特性。你在极端时刻看到的价格,往往是最不懂这个东西值多少钱的人定出来的。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内幕消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4 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应该是多少?

一支股票的长期回报率,基本与企业长期实现的 ROE 靠拢。

如果能够长期坚持这样的“低买高卖”,并且系统性地选择表现比较好的公司,就有可能将预期收益率拉高至 12%—15%。15%的长期收益率高不高?其实非常高了。多年以来,“股神”巴菲特的长期收益率差不多就在 12%—15%的水平。

5 为什么市场会有周期?

宏观来看,市场波动主要受三个周期影响——经济周期、企业盈利周期和情绪周期(即市场周期)。

这就是一次完整的周期:市场气氛和叙事发生变化 → 投资者开始追捧某一类股票 → 股价随着追捧节节走高,印证“牛市的故事”→ 更多人蜂拥而至,市场产生“景气不会消失”的错觉 → 市场气氛掉转 → 投资者接连出逃,股价大幅下跌 → 公司股价长期一蹶不振……

人的心理和情绪,就这样大幅加剧了市场周期的波动幅度。但反过来看,情绪波动带来价格与价值的偏离,也正是投资的好机会。

6 投资股票,风险真的很大吗?

原因,我认为大家觉得买房风险小,是因为房地产市场中并没有像股票交易所那样一个实时报价、瞬间买卖的交易系统,即使价格各种波动,大家也感受不到;或者感觉到了,反正也没法立刻把房卖出去,那就干脆放着无所谓了。细想一下,就能感受到一个每天给我们报价、实时对账户余额有直接影响的系统,将会对人的心态产生多大影响。无论是否投资,每天都有各路财经新闻、消息、评论甚至谣言向你扑面而来,市场会对这些消息做出各种反应。看着账户上的数字起起伏伏,很少人能抵御追涨杀跌的即时诱惑。

行为金融学有个概念叫短视损失厌恶(myopic loss aversion),是由著名学者理查德·赛勒和施罗莫·贝纳茨提出的。他们在 1995 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账户查看得越频繁,回报就越低。因为大多数人忍受不了短期价格波动造成的心理影响,总倾向于躲避暂时的浮亏,或者赚一点钱就赶紧“落袋为安”。如此反反复复操作,不但让自己多交了好多手续费,还损失了更多长期收益。

7 投资多久才算长期?

这就是投资回报率在时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无论对于市场还是个股,很可能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在无聊地等待,而真正的上涨(或下跌),只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换句话说,等待相当煎熬,很多人会选择卖出,去追新的热点。

市场总是轮动(rotation)的。这里所说的“轮动”,可以通俗地解释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或者“风水轮流转”。轮动,可能是资产表现的轮动,可能是投资风格的轮动,也可能是行业板块的轮动等。

8 投资应该集中还是分散?

如果你觉得目前的自己还没有重仓某只股票的能力,那么“分散”才是更好的选择。

9 好公司等于好股票?

这便需要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安全边际。这个概念不但是价值投资最核心的理念之一,也贯穿了我所设计的整套投资体系。所谓安全边际,通俗点说,就是“给事情留有余地”。

在投资上留出“安全边际”,是指要尽可能买得便宜。

股市温度越低,估值越低,意味着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此时可以用一个比较低的价格买入,盈利空间更大。同理,股市温度越高,成本越高,盈利空间也会变小。我们会鼓励投资者在低估温带多买一些,创造好的安全边际;在高估温带更加谨慎,甚至部分卖出。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不但可以获得更好的长期收益,也会因为成本较低,在持有过程中保持更好的心态。所以,除了“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投资界还有一个金句:“你的收益率其实在买入的时候就已经锁定了。”不管做怎样的投资,都要记得,只要买得足够便宜,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10 可以把股票当筹码吗?

市场上总会有一股量级很大的资金,它们并不在意股票背后公司的长期价值,而是看着消息、热点、题材、资金流向等指标来炒股。那么,普通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这种操作方式获利吗?

而所谓的趋势投资,同样是投资界一个存在了许多年,有很多成熟研究成果的投资流派。其理念正好与价值投资相反:价值投资是只要价值不变,越跌越买,越涨就越要小心;而趋势投资的核心理念是,市场有延续之前价格趋势的动力,所以要“顺势而为”。

11 听了这么多道理,为什么依然做不好投资?

而正是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个性、环境与行为,决定了我们的成败。学习投资知识、精进投资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磨炼自己的心性、面对自身的弱点,最终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投资是一个对“心”的磨炼过程,其实是在审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与金钱的关系。投资成功,是我们变成更好的人之后的自然结果。

12 怎样做好资产配置?

四笔钱,就是将用来投资的钱分成四份:保险保障、活钱管理、稳健理财、长期投资。

我们在实践观察中发现,大部分投资者亏损的原因是被动卖出——或因为将短期要用的钱配置到了股市,或出于对下跌的恐惧。一方面,你可以选择更好的投资产品,尽可能降低在市场波动过程中产生的回撤和亏损;另一方面则是尽量减少“追涨杀跌”的操作。但有一种情况谁都无能为力,就是当你急需用钱的时候、你不得不卖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好的卖出时机。

马科维兹回答说:如果股市上涨,但是我的仓位不够,我会很难过;如果股市下跌,但是我的仓位过高,我也会不开心。我的配置原则是尽可能让自己不后悔,因此,我将资金一半投资于股票,一半投资于债券。

13 怎样为自己制定一份长期资产配置方案?

不论是进攻型投资者(风险偏好较高),还是防御型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都需要同时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和债券,并且债券的比例不能低于 25%。

不少投资者亏钱的原因是,在股票价格很贵的时候买入,在接下来的大跌中恐慌卖出。这样的行为,与正确的投资方法恰好相反。价值投资者应在下跌中以更低的成本增加股票配置,在牛市疯狂上涨时停止买入,甚至操作卖出。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掌握必备的知识,你还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再平衡”这种看似简单的纪律性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14 如何选择好资产?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投资一个长期向上的市场。如果选择的标的长期向上,哪怕中间出现一些波动,只要你持有的时间足够长,取得正回报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帮助我们持有公司股权,以享受企业和经济长期发展的成果呢?答案就是指数基金。

但是我建议,在刚起步的时候,最好以买指数基金为主,占 80%以上的比例。随着能力圈不断扩大,你将逐渐验证自己是否具备选择股票的能力,再慢慢调整这个比例。

可以把沪深 300 和中证 500 这样的宽基指数作为“核心”资产,比如占整体仓位的 60%以上,保证我们能够跟上中国经济的增长,投资到未来的头部公司;

15 怎样买到好价格?

长期来看,收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盈利的增长。投资的时间越长,估值变化贡献的收益占比越低。

对于每一笔投入来讲,如果持有周期足够长,不必苛求买到最低,但也不要买得太贵。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前面提到的几条原则:1.尽可能一直待在市场中。2.长期来看,收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盈利的增长,投资时间越长,估值变化所贡献的收益占比越低。3.对每一笔投入来讲,如果持有周期足够长,不必苛求买到最低,但也不要买得太贵。4.在长期持有的过程中,通过抓住低估值的时机买入,可以进一步提高收益。5.如果牛市的估值太贵,卖出一部分,可以大幅提高长期收益率。

16 为什么需要一套投资系统?

学习投资之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真实且有效的反馈:在熊市底部加仓,大概率短期会亏钱;在牛市顶峰买入,也很有可能赚到丰厚的“账面财富”。

一个典型的投资系统的样子。泰尔认为,它应该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个人认知和投资哲学 2.能力圈和投资标准 3.投资策略

在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中,着眼点都是企业的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企业未来的价值。

而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着眼点则是一家企业当下的价值。

再来看索罗斯,索罗斯一生的兴趣都在哲学。他认为市场是由人组成的,市场的价格由人的认识(正确的和错误的)决定。

每个人的投资哲学,决定了他懂得什么样的投资,也划定了其能力范围。只要不超出这个范围,他就拥有了一种能令其表现超过市场平均值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进行能力圈内的投资,平均而言,他的盈利能力会超过市场总体表现。而在能力圈之外,他判断一笔投资是否能赚钱的能力,其实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还是以巴菲特和索罗斯为例。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为适合的是指数基金,以及指数增强基金和主动型基金。

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拿不住”。如果你根本不了解一个产品或策略的价值观及其投资逻辑,你就很有可能拿不住,大概率会在市场风格与这个产品逻辑不匹配时纠结、怀疑,最终卖出。

投资活动并非要在别人的游戏中打败他们,而是要在自己的游戏中控制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