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rpts and reflections, deviant ideas and intrusive thoughts.

2024 年 12 月文摘

Posted on 2024-12-31

未来市场的分析展望首席经济学家付鹏 2024 凤凰湾区财经论坛

高考前只管努力,工作后只想发疯,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他们还有一个非常伟大的穿越计划,四川的川。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走遍了四川的每一个地级市,把每一个城市作为课堂,好奇允许学生上课带手机,染五颜六色的头发。但是每一个学生从开学的第一天都必须思考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想不来,上课也可以不来,但是扣信用分,扣光走人。

我觉得是每个人身上都有潜能和创造力,而那些东西是需要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那我们现在的话说叫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那自我发现的过程实际上是需要做大量的试错的,有各种项目,还有就是认知上的很多。你要读好书,我们现在讲我们的四大方法,叫做阅读通识自制、行动自制,就是他自己的方向上面可以去做哪些尝试

那个家庭教育领域里面现在有一个就是黄金法则,就什么样的父母是好的,就两件事叫做有要求、有互动。在夏令营里面,因为我们只用对过程负责,所以我们只要提供互动就行了,OK,完全没有要求。其实这也是一种,你要知道在家庭教育的那个象限图里面,对只有互动没有要求的这种叫做放纵型,放纵一定关系好,所以现在其实很多父母的误区也是在这儿嘛。就是,唉,我跟我孩子关系很好,那最后怎么我支持不到他学习?因为你没有要求。

最可怕的是既没有要求,也没有互动,它是完全忽视型的。

做的所有的这种教育的选择,我们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负责的方式有的时候人学会负责的过程就是犯错的过程。他说的这个可能,对于可能我们的很多听众家长就会觉得好吓人

阅读、通识、自知、行动

对,就是那个地方有白肉、白膏、白酒,李庄三白嘛

「大厂文档写作指南」:如何写出高质量的业务文档?

祝大家从此不再受双月会困扰,把 6 月过成夏天而非 Q2。

2024 年底,功利性社交失去意义,应该多关注从社交中获取情感价值(爱情和友谊) :star

在 2024 年底,社交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我自己感觉,功利性的社交,价值不断下降。自己去参加完一些活动后,往往感觉后悔。和一些 Title 很大的大佬交流完,似乎往往容易祛魅和失望。而与好朋友聊天,一般没有很功利性的目的,反而往往会非常开心。

一个有意思的 AI 智能体黑客比赛

?

  1. 工作上,减少品牌投入,增加价格杠杆,保住销量。毕竟中产不买,也不是品牌做中长期主义就能救的。同时个人对企业,工作不要有太多“做成一件事”的执念。保持正向努力,但别纠结结果。
  1. 减少孩子卷学历的压力,增加在兴趣基础上的直接技能的培养,学习基础学科和语言(数学,计算机科学,英语是必要的),鼓励创业能力的培养,添上一些经历。能不走国内体制就不走了,因为走了也不见得能有就业优势。
  1. 卷孩子不如卷自己,趁自己有经验有行业连接的时候。如果被裁员,准备做做海外市场的小生意,或者给国内挖矿的人,卖铁锹。可以在海外注册自己的公司,邀请孩子加盟,从毕业开始理解什么叫创造价值。与 AI 相关的内容,工作中就应该积极用起来。现在拼的是学习能力。以后自己的公司,一人,一 AI 助手,一个国际账户一条狗就够撑了。
  1. 保持健康,减少心理内耗,别人的事少掺和。吃得要非常注意,不惜代价远离食品危险。保持体检习惯。要考虑私立医院的医保,其他国家医疗机会。如果是下行的经济面,意味着医保的大盘进一步缩水,未来公立体制可能拿不到好药。
  1. 找到工作以外的深度爱好,平衡工作成就感缺乏的心理,找到同好的朋友。可以为爱好,学习做点视频,记录一下自己,还能防痴呆:)
  1. 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销,不买新车,不买奢侈品,近期不搞父母不参加的豪华旅行,不外出吃饭。现金流重要,裁员以后,房子,学费,自己的手机话费,保险……哪个不需要维持。
  1. 积极学习理财财商,M2 的水,总会灌进来,要务必避开财富缩水的困境。未来有两种可能,继续超发,刺激国内需求,降低汇率,增加出口不管怎样,咱们这不多的现金拿在手里都是要贬值的。除开必要的现金流之外,是否要继续贷款买房是要考虑考虑的。虽然,核心房产有可能保值甚至继续上涨,但工作被裁员的情况下,会雪上加霜。可以转外汇,转海外存款。剩下的就是各类理财投机,但需要专业知识和时间,无法一边工作一边操作。但是还是要努力赚够 4 个点的贬值利息啊~
  1. 发现更多同源的生活伙伴,包括联姻的家庭筛选中产的托举是教育,不是婚姻。富人的蛋糕,中产不复记,因为不想让孩子委屈。中产如果有能力加杠杆投资核心房产,借给孩子们住,是两全其美的做法,既保值也帮助了刚起步的孩子。没能力,就照顾照顾吃饭,提供创业和理财引导。孩子的对象,希望是门当户对的,成长性在其次,别搞只看外貌的婚姻。性格良好,价值观端正,会快乐生活,包容对方缺点的能力是被中产丈母娘我所看重的。
  1. 如果下一个周期到来需要超过 20 年,我要想好自己关机的模式,也许那个时候,可以买一个 AI 机器人照顾我。研究一下,哪里的健康养老方式更好,我去哪里。有尊严的离开。

为什么人们开始不会“提问”了?

这个过程中,我和我老婆或作为观察者和主持人的身份,不停强调三件事:

“在看着对方说话时,请用‘你’而不是‘Ta’。” “在别人说话时,请不要抢走对方的话题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在关注他人时,请用‘提问’代替质疑和反对,因为你只有学会了如何提问,才会真正做到关注对方。” 说实话,这三件事对于很多现代人而言,也是很难做到的;甚至一些人会嗤之以鼻这样的“规则”,会瞧不起任何人觉得他们没有资格跟自己交流。 这三个规则其实在讲一件事——“看见对方”。

“第四堵墙”是一个戏剧术语,指的是一面在传统三壁镜框式舞台中虚构的“墙”,是演员与观众之间的隔阂,观众透过这面“墙”可以看到戏剧设定的世界中的情节发展。如果演员把观众席当作是一堵“墙”,假装其不存在时,可以提高自己进入角色的信念感。但也正是因为这堵墙,表演又需要“尽兴”,否则又会影响戏剧的效果。

演员因为经过专业训练,是可以通过“信念感”来进入不同角色,但普通人很难真正“无视”第四堵墙的存在。所以,当我们意识到有“观众”存在时,就会无意识地进入表演状态。

任何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从联系、关注、回应,在进入到共有的。亲密关系(不仅仅是情感关系)还有更高层级的依赖、抱持和融合;亲子关系的最终的融合是分离。

评论尸的 AI 生产力经验

我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两个维度:实习生能做的,AI 大概率也能做;以及我做烦了的工作,AI 大概率也能做。

判断一项工作是否超出 AI 的能力范围,需要区分两种情况:工程问题和模型能力极限。

步骤序号步骤名称使用的 AI 或自动化产品步骤说明
0定立选题人工由人工确定报道的选题,明确特稿的方向和主题。
1筛选潜在采访对象RPA + GPT-4o mini使用 RPA 自动抓取抖音和小红书数据,读取每个用户前 5 条内容,使用 GPT-4o mini 筛选出符合选题的潜在采访对象。
2私信搭讪并确定采访对象固定文案 + GPT-4o使用固定文案由 GPT-4o 进行 5 ~ 10 轮私信对话,引导采访对象添加微信并约定采访时间。
3生成采访大纲AI(结合 RPA 数据)根据 RPA 抓取 采访对象资料及选题相关内容,使用 AI 调整个性化采访大纲。
4语音采访OpenAI Realtime API使用 OpenAI Realtime API 模拟记者,依据前序步骤生成的大纲与采访对象进行语音采访。
5录音整理Whisper使用 Whisper 自动将所有采访录音整理为几乎无错的文字速记。
6生成成稿Google Gemini 1.5 Pro(Few-Shot 模板)综合所有采访对象的速记内容,使用历史文章模板作为 Few-Shot 示例,让 GPT-4 生成完整成稿。

AI 辅助编程给软件工程带来的需求开发范式变化

琼瑶遗书 ⭐

各位親愛的朋友知音們:

不要哭,不要傷心,不要為我難過。我已經「翩然」的去了!

「翩然」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飛翔」,優美而「輕盈」,我擺脫了逐漸讓我痛苦的軀殼,「翩然」的化為雪花飛去了!

這是我的願望,「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

上蒼對於生命的過程,設計得不是很好。當人老了,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對於必將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萬一不幸,還可能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我曾經目睹那種慘狀。我不要那樣的「死亡」。

我是「火花」,我己盡力燃燒過。如今,當火焰將熄之前,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我要說的話,都錄在我《當雪花飄落》的視頻裡了。希望我的朋友們,多看幾次視頻,瞭解我想表達的一切。

朋友們,不要為我的「死亡」悲哀,為我笑吧!生命的美好,就在於「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能嫉惡如仇,活得轟轟烈烈……」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擁有過了!我「活過」了,不曾辜負此生!

擦边

如果在什么议题上,原本处于极端对立的两群人取得了观点的高度一致,形成舆论上的「合流」,那么这个观点就不可信。

墨问便签搬运 37

结论的衍生部分:结婚的主因是催婚,离婚的主因是结婚,不幸福的婚姻是平常,幸福婚姻是交了好运。愿大家都能交好运。

然后我在上上周看泰森打拳,看到一个细节,就是泰森时不时咬他的拳击手套。他,还不断咬手套也是一种强迫行为。后来采访他的时候,他说,咬手套是一种 fixation ,这个词很形象地表示了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不是痒,而是要去校正是让自己的状态更好,就像整理的感觉。泰森咬手套可能感觉更好,能够消解他一些内心的压力。

Why Does Biological Evolution Work? A Minimal Model for Biological Evolution and Other Adaptive Processes

Grifters, believers, grinders, and coasters

如果你是一个骗子,你需要弄清楚如何与信徒合作,因为一个只有骗子的公司不是你想工作的地方。

如果你是一个信徒,你不需要弄清楚如何与骗子合作,但你可能需要非常挑剔地选择你工作的公司。

如果你是一个勤奋者,你需要弄清楚如何与懒人合作,因为你可能会在某个时候成为懒人(或者至少你的很多同事会)。

如果你是一个懒人,你应该尝试理解为什么勤奋者会四处奔波,让每个人都很紧张。你之所以能够懒散,是因为有人愿意偶尔勤奋。

不要轻易地走进 AI Native(AI 原生)

所有试图颠覆 Office 的产品,如果它长得不像 Office,都证明它做错了。 … 这是因为 Microsoft Office 作为一个拥有 34 年历史,超级向前兼容,功能只增不减的应用,它承载了最近几十年的社会中几乎对电子文档的全部需求。 … Microsoft Office 是全人类文档需求的并集,而任何挑战者对 Office 的优化基本都是在其中选择一些需求组成子集。

AI 只应该做成熟类 Office 产品里的一个按钮,因为在“智能文档”这个整个解决方案里,方案的难度重点,以及用户实际的需求,主要是被文档满足的。 如果 AI 不好用,那用户无非就是像过去 30 年白领一直在做的那样手动来制作文档,但如果文档环节不好用,那么 AI 功能再智能也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果你的需求对应的品类里,有一个成熟方案和一个 AI Native 新秀,你应当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等待前者补充 AI 功能,而不是尝试后者,等待后者完善主功能。

Why are my best friends Jewish?

https://sive.rs/book/JudaismCI

月中随笔

AI 代读和人肉阅读

「能活的,每多活一天,就能活更长;不能活的,每多活一天,只会活得更短—​ 对于一些不易腐坏的事物,比如技术、观念、艺术作品等,它们每多存在一天,它们预期的寿命就会变得更长一些;​ 而那些容易腐坏的事物,它们每多存在一天,它们预期的寿命就会变得更短一些。」

《再见爱人》,越看越恐婚

人们发现,爱情并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东西,有时候反而是精心编织的文化陷阱。

我们常说的共识、尊重、理解、沟通和欣赏,通常都发生在平等取向的亲密关系中。而在权力取向的亲密关系中,控制和支配是主要的底色。高位者会持续地改变低位者的思想和行为来满足自己,同时,抵抗低位者施加的任何带有企图的影响,让低位者觉得不公平又无力。

为了保住权力,权力高位者会主动或者本能地关注自己权力背后的致胜联盟,优先保障致胜联盟的利益。人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Ta 对伴侣就算情感上有爱,也会爱得越来越偷懒、优先级越来越靠后,最后从行动上来看就是“不爱了”。

自我受到威胁还会让一个人依赖并拥护一个结构简单、能给 Ta 控制感和地位感的外部环境,这在专业术语上叫“泛化结构的确认”。

补偿性控制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精英私下其实很糟糕”。因为只要 Ta 们认同自己高人一等,对权力的欲望就在不断滋生。但世界这么大,受挫在所难免,欲壑又难填。于是,Ta 们对外继续维持精英人设,对内会在私密且安全的关系里找补,追求完全的掌控甚至超常的放肆,来满足自己空虚的权力感。

对亲密关系的经营可能不能仅仅只依赖爱,还要尽可能找一个偏见少的伴侣,然后用权力来制约权力,为爱留出空间。

是男性,是父亲,也是女权主义者

我们的两个孩子,女儿随我姓林,儿子随爱人姓袁。好玩的是,对这件事第一个表示不理解的,其实是林宝,因为她认为弟弟应该跟姐姐姓才对。我就跟她说,女孩跟爸爸姓,男孩跟妈妈姓,这样将来家里四个人玩游戏,就总是可以平均地分成两队,没有人被单独抛在一边:按照男女,就是爸爸弟弟一队,妈妈姐姐一队;按照姓林姓袁,是爸爸姐姐一队,妈妈弟弟一队;按照大人小孩,是爸爸妈妈一队,姐姐弟弟一队。林宝听完后很高兴,对弟弟姓袁表示支持。这个解释听起来可能有点像开玩笑,但本质上是用小孩听得懂的语言,让她感受到平等的精神。

其实父权制是结构性的,女权主义的斗争对象本该是结构、是系统、以及系统中的大权在握者;但当下很多人因为有了无力感,同时不满的情绪又需要发泄,因此下意识地“抽刀向更弱者”,通过对那些尚无足够的社会资本或意识去摆脱结构束缚的普通个体口诛笔伐,来获得一时的快感。

从铁幕到硅幕

我们人类,即现代智人(Homo sapiens)超越其他物种,包括其他早期智人人种如尼安德特人等,成为世界的统治者的主要原因是现代智人具备讲故事的能力。

Ilya Sutskever: “Sequence to sequence learning with neural networks: what a decade”

驳“读史使人明智”

毛选第五卷的著名文章《驳“舆论一律”》中说:

在内部,压制自由,压制人民对党和政府的错误缺点的批评,压制学术界的自由讨论,是犯罪的行为。

老司机不认路

因为这件事我做得足够多,所以我就足够熟,因为我足够熟,所以我肯定全都懂。这是人们的常见病,自我认知总是会覆盖掉真实认知,​ 然后不断外溢。

这样不停跨步,很容易变成劈叉,形成 ​ 悬空一字马。一只脚搭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上,一只脚 ​ 直接跨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上,中间全靠一口真气撑着。

是这样的,老司机也可能不认路,因为他可能只是精专于开车,​ 精专于处理路况。而人的心也是一位老司机,在路上开多了开久了,它就会认为自己可以在海里开,在天上开,所以要时常警策约束,把它限制在 ​ 合适的路面上。

12 Days of OpenAI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Xw6I10VTv9lin5AzsHAHCTrC7BdVdEM

Yocar-冯骥 微博 12-14

4 有一句几乎人人皆知,但很多人不知道来自《西游记》里的话——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我的理解里,这句话并不是说,只要愿意,任何困难都可以征服。而是说有了迎难而上的心态,那么困难与失败就没那么可怕,它们不会轻易打倒你。能与无法避免的难事从容周旋的人生,也会过得更加踏实。 因为难,才好玩。

5 为什么叫游戏科学? 当我们决定用数学、物理,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基础科学与工程学去分析与解决具体问题,不搞玄学,不搞神化,不倒果为因,才能真正平视这个复杂的世界,看清那些遥遥领先的对手,究竟厉害在哪里。 如果有人不提具体问题,不讲论据与逻辑,却断言一件事情很难水很深,你也许应该考考他偏微分。 科学不是真理,科学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追求真理。

AI 没有效用函数

人类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很基本的概念:效用(utility),理性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但是,AI 没有原发性欲望,就说明,他们实际上没有真正的效用函数,他们的效用函数是人类规定的,本质上还是人类欲望的投射。也就是说,这里有一个根本的悖论:AI 可能看似是在优化某个效用函数,但这个效用函数,完全是 AI 系统外部施加的,而不是系统内部涌现的。它们没有真正的「想要」,只有被编程的「应该」。

王川:躺平者最终能赢 (一)

这里面最大的教训和矛盾是这样的:一般创业公司成功的概率非常非常低,但是如果盈利并且上市,尤其是在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行业,很多时候创始人自己也无法想象未来市场可能有多大。

但是指数增长的好投资,最大的回报往往是在后面几年。如果要套现,至少也应当取个折中的选择:留一半不动!留一半不动!留一半不动!躺平!躺平!躺平!这样才可能享受潜在的未来指数增长的红利

8/ 市场上指数增长的机会凤毛麟角,错过一个之后要再抓住下一个不是那么容易,要靠机遇,认知和漫长的等待。关键时刻要忍住,不能因为任性而把前面几年积累的大好基础自愿放弃。指数增长的客观规律,拥抱它你就牛逼,即使你以前经常 SB ;不尊重它你就是 SB, 即使你以前曾经牛逼。

13/ 从零到一的创业,实际上非常辛苦,风险也很大。一个真正轻松的发财方法是,在某个东西实现了零到一的突破之后,可以看到它从一到一万,甚至一亿的远景;可以基于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各种关键细节信息的收集,判断这个远景的可能性 ; 在大家尚不完全理解的时候,以不太高的溢价获得其股份 ; 然后躺平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坐享其成。这个技能的好处有两个维度:一是可能回报上百甚至上千倍 ; 二是有很多抽象的经验可以跨行业,可以迅速在别的行业识别类似的机会。而很多在某个行业掌握具象知识的专家反而因为灯下黑,在重要的抽象层面对巨大的机会熟视无睹,非常迟钝甚至抵触

15/ 躺平的意思是,大部分时间保持在一种低能耗和蛰伏的状态,偶尔忙忙碌碌(高能耗),是为了之后更好的躺平。但没有看清楚之前,切勿盲目切换到高能耗的状态,那样大概率会快速破产。

16/ 躺平者需要思考的是能量 (金钱,人才,等等) 流动的大方向,如何能在能量流向的必经之处寻找捕获能量的最佳着力点。这种思考不需要特别精确的时间上的判断,也不涉及主观的追赶和推动,对自身消耗也很小。

Ex-OpenAI Chief Research Officer: What Comes Next for AI?

为什么我不再对“开放式关系”感兴趣了 | 对性缘关系的祛魅

因为父权制不仅仅只体现在限制女性的姓自由,还有冠姓权、生育和劳动成果的篡夺、性缘关系当道、物化和性化女性、财产分配,而后面这些,开放关系帮不上忙,甚至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这个角度相信不难理解。毕竟人是群居动物,对大多数人来说,情感是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维度。只有身体和情感稳定下来了,我们才能更好利用智能和时间去创造别的东西。当然,作为个人我们还是十分有必要内在成长,学会不把安全感寄托在外物;但对普罗大众,情感的稳定还是十分重要的。

而如果我们想要打破当下的专偶制,并非单纯“开放”就能达成,更重要的是找到其他更好的方式来替代原有的基础,比如亲缘或者友缘关系。除了“破”也更需要“立”,不然很多人会陷入混乱。

世另我

也许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个体就很难真正死去了。肉体当然是有生理极限的,但思维方式、观点等是可以通过留下来的语音文字等资料来重构的,这里的前提是要有记录可循。我估计类似蒋介石这种写日记或者出回忆录的人是最容易被重生出虚拟人格的,视频博主、作家这些也比较容易,未来可以设计一套题,想数字重生的人可通过反复人机提问来重构虚拟人格,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重生,又有多少人期待着另一些人重生。

Notion-Sickness

问题在于,当普通用户把这个主要面向企业和团队的产品当作个人知识管理应用,并妄图利用其全部的功能搭建自己的空间时,就很容易陷入需求的无中生有,还容易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瓦尔登湖:成年人真正的疗愈,从看见自己开始

《瓦尔登湖》的译者李继宏说:

每个人都能够清醒地活着,追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去成为与众不同的、独立自主的人,这是梭罗的理想。

信仰悲壮

很多人把人生的追求托付在了对「悲壮」的信仰上,他们固然付出了实际行动,但结果、价值、目标、自我,从未在他们的考量当中。

写和说的区别

写作是进行深度思考的工具,而演说的环境抑制了深度思考的可能性。

用马克思主义的话来说,上述理性的实体与感性的实体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不可以只思考不感受、不可以只写作不讲述,也不可以只感受不思考、只讲述不写作。

AI 内容时代的反直觉现象:编辑需求不减反增

在去年到今年上半年的整个阶段,人们还在寻找「AIGC」的需求,然后从 7 月到 12 月,需求增长最明显的,反而成了人类为 AIGC 内容做修复的工作

比如 AI 写了文章,人类帮忙优化改写

AI 做了图片有残次,人类帮忙 PS 调整

以及一些图片格式转化(主要围绕矢量转换)

摇晃尸体的凶手如是说

你可能开始理解文章题目中的「摇晃尸体」指什么了。上文提到的规训行为,无异于抱着尸体喊叫「喂!你怎么还死着!给我活过来啊!能不能拿出一点生命力!」——无能、可笑,尽显愚蠢。

揭秘 DeepSeek: 一个更极致的中国技术理想主义故事

访谈里,这位技术理想主义者,提供了目前中国科技界特别稀缺的一种声音:他是少有的把“是非观”置于“利害观”之前,并提醒我们看到时代惯性,把“原创式创新”提上日程的人。

我们创新缺的肯定不是资本,而是缺乏信心以及不知道怎么组织高密度的人才实现有效的创新。

过去三十年,我们都只强调赚钱,对创新是忽视的。创新不完全是商业驱动的,还需要好奇心和创造欲。

所以我们把价值沉淀在团队上,我们的同事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积累很多 know-how, 形成可以创新的组织和文化,就是我们的护城河

我们不会闭源。我们认为先有一个强大的技术生态更重要。

技术没有秘密,但重置需要时间和成本。英伟达的显卡,理论上没有任何技术秘密,很容易复制,但重新组织团队以及追赶下一代技术都需要时间,所以实际的护城河还是很宽。

我经常思考的是,一个东西能不能让社会的运行效率变高,以及你能否在它的产业分工链条上找到擅长的位置。只要终局是让社会效率更高,就是成立的。中间很多都是阶段性的,过度关注必然眼花缭乱。

DeepSeek 也全是自下而上。而且我们一般不前置分工,而是自然分工。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都是自带想法的,不需要 push 他。探索过程中,他遇到问题,自己就会拉人讨论。不过当一个 idea 显示出潜力,我们也会自上而下地去调配资源。

因为我们在做最难的事。对顶级人才吸引最大的,肯定是去解决世界上最难的问题。其实,顶尖人才在中国是被低估的。因为整个社会层面的硬核创新太少了,使得他们没有机会被识别出来。我们在做最难的事,对他们就是有吸引力的。

以后硬核创新会越来越多。现在可能还不容易被理解,是因为整个社会群体需要被事实教育。当这个社会让硬核创新的人功成名就,群体性想法就会改变。我们只是还需要一堆事实和一个过程。

独家 | 与李想的 3 小时对谈(完整版)

产品是把用户需求和你背后所有能力进行结合。好的产品经理是,我对需求了解得足够清楚,且我对能力了解清楚——这两个交集越大,产品价值越高;交集越小,产品价值越低;或者浪费越多,内耗就越多。

所以,从人工智能开始,这些头部人工智能企业必须搞研究。研究工作并不是技术本身,还有包含比如它跟人类记忆的关系,这样才能对技术方向有效判断。必须得搞研究,再搞技术研发,再产品化。前两个步骤如果做不好,直接产品化,根本不行。

我相信如果马斯克在中国,在深夜,在不同高速开过车,他也会选择把前面一颗激光雷达保留下来。因为特斯拉对于安全同样重视,只是他要在这个环境看到。

L4 必须使用 VLA。

端到端+VLM 可以解决 L3,比如实现 500 公里到 1000 公里一次接管,让你在车上相对轻松。但它想 L4,泛化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张小珺:怎么选拔产品的大将军?怎么样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 李想:第一,是他的向外感知、向外体验、跨领域的感知能力特别强。

南方周末 2025 新年献词|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

论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