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rpts and reflections, deviant ideas and intrusive thoughts.

神奇建筑在哪里

Posted on 2024-04-10 in series 建筑

以前读书的时候,喜欢在美国到处看奇奇怪怪的建筑。

当然这里的“建筑”是广义的概念,literally any artifacts on the surface of this planet

众所周知,留学生们出去旅游时,千万不要跟建筑系的一起,因为他们压根不去景点,只会火急火燎地去朝圣各路大师们的作品,说起大师来就好像是他们家远房亲戚似的。有次我去 new york 在 met cloisters 和 high line 来来回回逗留了很久,人还不少,yet 我朋友,一个在纽约待了两年的孩子,居然从来没有听说过。

而我更多的 trip ,除了那些 studio 被胁迫去看的 site,都来自一个网站,一个源头,也是我的《super lonely planet》:

<www.clui.org/ludb>

有个很平庸的名字 clui = the center for land use interpretation。但有个很妖艳的内核 database,我觉得说是 interpretation 其实是在美化和掩盖,不如说是 misrepresentation/misuse,当然合法的 misuse 那也是种 use,还略带艺术性。(今年春节去了趟山西大同,在梁思成纪念馆里看到了中国营造学社的中国古建筑考察路线图,仿佛看到了中国版的 clui)

我举两个 nevada 的栗子(nevada 绝对是块宝地,要相信外星人的选择)

case 1: double negative

最早知道这个作品,其实是在选修课上知道了它作者 michael heizer。在峡谷两岸炸开了两个槽,也算是向我打开了大地艺术的地狱之门。然后学期结束,趁暑假实习还没开始,我就一个人买了张机票,毅然决然地飞到了 nevada,租了辆绿油油的方方的续航无限的 suv,开启了我的寻 jian 宝 le 之 tiao 旅 ming。

我记得 double negative 是在个有点偏僻的地方(话说 clui 里的就没有不偏的,如果不偏僻,那一定不正宗),我从 google map 上找到最近的高速口开下来,就直接开上了土路。因为前一天下过雨,表面上风平浪静的土路实则泥路,我躲过几个显式泥潭后终于成功地陷进去了,于是就在烈日当头,在高速路外 100m 的挖呀挖呀挖,可惜轮胎附着力感人,越挖越深,小绿车变成了小黄车,那叫一个绝望。于是乎只好捡起微弱的手机信号,叫了道路救援。一个美国小哥开着一辆巨型皮卡,停在真正的土路上把我的车像滑水一样拖了出来。

给救命小哥拍完照后,我一想到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果断放弃。所以 double 的真正含义应该是 have you been to the double negative?negative。没看着呀。至今想想不甘心。

case 2: salt flats

我喜欢叫它盐平,一块白花花的盐碱地,据介绍还创造了陆地高速驾驶的吉尼斯记录。我也想去体验一下坊间传闻的零阻力,然后它就成了我的泥潭 v2.0,我又把车陷进去了。

我干坐在路边,等到几辆摩托车,感觉拖不动;幸运的是等到一对美国情侣的小小的 toyota,把我拖了出来。总之这次我比较淡定,当你隔天都必须得陷一次泥地后,你甚至都会有点期盼后天我能掉哪儿。如果掉进去是一种可能的死法,我在之后的旅行中攒了不少。

在土路的尽头过了个夜。还坐在车顶,在这个奇妙的荒凉的世界,的尽头看了场日出。

总之还有很多,可以 by state 搜。值得穷举 their weird histories。平淡无奇,又不会让你失望,还往往有惊喜。

比如我在一个雷雨的前夕,在乌云压阵只露出一圈天光的大风里,去追 Cathedral Canyon。空旷的高速公路上被两辆白色 suv 紧紧尾随,结果在终点又遇上了他们。

车上下来几个老毛子,我怀着崇敬、他们怀着 wtf 的目光,互相打了个招呼。

说明这建筑是个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