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胡诌
公司系统今天祝我生日快乐,那将错就错吧。哈哈 36 了,我真的已经这么老了。
精神自由
审视当下,我一直觉得,对我来说,精神自由是生活里最重要的。
我愿意,也已经为了这个自由舍弃很多世俗价值观里很重要的东西。尚未进入婚姻、没有小孩算是其一吧,少社交人脉、不搞管理权术也是一点。
大概是因为这种自由的状态,让我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吸收新鲜事物,去探索未知和自由创造,同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批判、思考和自审。
也不知道接下来的几年会不会被打破,也许还是存在一种包含家庭、小孩、人际、负债的平衡的生活,只是我不确定这个会不会发生在我的生命里。更不知道会被什么触发,也许等遇到一个能完全信任的姑娘吧。
生命的质量也很重要。
见死不救
对待已经烂透了的或者正在滑坡衰亡的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见死不救。
听上去在道德上完全不对,但是事实是,如果你力挽狂澜救活了,未必念叨你的好,或许本来也没死,你救它干啥;但如果最终还是死了,就是因为你救了或者没救好的原因,溅了一身血、捞不着一点好。
换种说法,就是不要干涉别人的因果。
垂域
在 AGI 时代,个体生产力被无限放大,一人公司就成了最标准的社会组织形式。
no more bullshit, no more 管理、沟通、协调、汇报,全都你一个人搞定。
一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垂直领域的专业化能力。
如果类比到算法上,我觉得 AGI 时代的模型结构的终局必然是收敛的,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垂直领域的数据。通用模型巨大无比,但只有最基础的文本视觉等理解能力。再经过这些数据微调,才能形成在特定领域完成反馈。
就好比你理解了这个世界(即通用模型),但你只有去了驾校才能学会操控汽车穿梭(即反馈)在这个世界,你要是去了训练营可能学会的就是炸掉(即反馈)这个世界。
信息差
职场里存在两种信息差。
高层知道第一手的战略动向,选择性地向下传递,才能始终保证自己的决策地位;底层知道最前线的问题,选择性地向上传递,才能保证自己的稀缺性。
中层在其间有很大的腾挪空间,可以水平传递给其它部门,可以把利益向下只传递给自己的亲信,可以向上传递其它部门的问题,可以不向上传递任何信息。
所以就很容易出现这样的场景,高层们和和气气,认知到位,人品很真;中层尔虞我诈,拉帮结派,火箭般晋升;底层就是一顿浆糊地乱搞。
low high tech
data 技术可能是一种 low tech 或 low high tech,就跟衣服、家具一样;而算法是 high tech。
low tech 更值得深入观察。
low tech 决定了 high tech 的上限。算法训练的尽头是数据的高质量。
所以基建的正确叙事,就是基建做得好导致业务做得太好,外部看到业务的好了才会去好奇你基建怎么做的。
starve
听到一句很安心的话, the best way to end is to starve it, where attention goes, where energy flows
后悔
如果说人生里我有过什么后悔的事,大概就是在过去的某些瞬间,我没有抓住那一刻的热情去实现那一刻炙热滚烫的一些想法。
比如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我记得最后一周的 review 会上,老师拿出一个质感极佳的混凝土模型,带着讨论的语气建议我也整一个。我想想时间太赶,就放弃了。现在想起来大概这辈子是不会再有动力去做这个模型了。
还有一个突发奇想的 side project,买了材料后再也没动,至今搁置在冰箱里。
这个死前也许还有机会。